有这样一群孩子,他们时常活在自己的世界里,似乎对外界的声音“充耳不闻”,也不会用语言或动作表达自己的内心,他们兴趣单一,他们是孤独症儿童。
孤独症,是一组严重影响儿童健康、具有显著临床异质性和病因异质性的神经发育障碍性疾病,起病于婴幼儿期,其核心特征为不同程度的社会交流障碍,如:回避眼神接触,对亲呢动作反应冷淡、孤僻,对同伴交往或集体活动缺乏兴趣等。
孤独症是以社会互动和语言沟通障碍,狭窄怪异的游戏兴趣,刻板重复动作,强迫保持固定的生活环境方式为特征。父母注意到的最早问题以“不会讲话”和“不理人”占多数。
大部分患儿在婴幼儿时期就出现对人缺乏兴趣,母亲将其抱着喂奶时,比较不会将身体与母亲贴近,很少望着妈妈微笑,平常不注视父母的走动;6-7个月时还分不清亲人和陌生人,只是哭叫或特别安静的待着。
病儿往往对父母的离开或回家等无动于衷,即使父母站在身边也缺乏社会互动,我行我素,不会交朋友,难建立友谊,常让人感觉“没有情感”、“没有同情心”。
在孤独症患儿中表现较为突出。
具体表现:非言语沟通方面,患儿常以哭闹表示不舒适或需要,很少使用手或手指来主动沟通;语言发育延迟或不发育;患儿即使语言功能存在,但常不会适当地用语言来沟通,患儿往往不会主动与别人交谈;患儿在语调速等方面存在异常,如讲话像背书、怪声怪调等。
表现在兴趣狭窄和不寻常的依恋行为,如对一些不是玩具的物品(如车轮、瓶盖)产生特别的兴趣,还有反复抚摸光滑的地面等。患儿的日常生活习惯不愿改变;还有一些患儿不可克制地去触碰或嗅闻某些物体。
如一个突然声响在正常小孩会引起惊跳,而孤独症患儿则若无其事;父母与其讲话没有反应;一些患儿对某些刺激特别敏感,尤其是汽笛声、光线突然变化等,常会引起恐惧或焦躁不安。
近年来的资料显示,约50%的患儿存在智能不足的问题。
出现上述症状,家长应及时带患儿到专业医疗机构进行系统评估,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除此外,对于家有孤独症患儿的家庭来说,应该如何有效看护?精神科专家给出建议。
孤独症患儿经常会采用一些不恰当的行为来得到自己想要的东西或引起别人的关注,家长需要更耐心、更细致的观察患儿行为,告知患儿对不同的问题应如何应对。
鼓励患儿多参加集体活动,自己做事情,为患儿创造条件和机会,对于患儿好的表现及时给予肯定,不好的行为给予强化训练,切忌急于求成。
在某一个时间对患儿某个不恰当的行为分步骤、反复训练,不断强化,当患者已经熟练掌握这一行为时再对下一个不恰当行为进行训练。
适当回顾,对患儿进行下一个不恰当行为的训练过程中,要复习巩固已经改正的行为。